首页
导航
物链芯应用CATEGORY NAME
智慧城市
智能制造
能源物流
文教医疗
建筑家居
智慧农业
零售消费
国防军工
金融数资
信息网链
人居康养
应用合作

孙若风:期待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全线出击

最后更新:2021-06-24 11:54:49 浏览:739次

期待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全线出击

文/ 孙若风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

 

图片

 

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激荡,文化力量脱颖而出,成为引人瞩目的中坚和精锐。从来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文化行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乡村建设的亮点和“爆款”。一个时期以来,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呈现出跃升的姿态,由台后走到台前,由边缘走到中心,由附庸蔚为大国,由冷门变成了热门。我们有幸见证了文化在乡村的一场逆袭。

 

尽管如此,还是期待,乡村文化不只是在文化领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且在相关领域纵横捭阖,全面发力;不是凭一腔孤勇单兵突进,而是在与其他方面力量的协调、互动中,在旌旗相望、鼓角相闻的策应中推进,如风过而草偃。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做小了格局,应该发挥文化的渗透力量向外拓进,不断破圈,为相关领域赋能添彩,并以此实现自身的突破与超越。

 

图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乡村文化与乡村山水、乡村生产生活血肉相联、荣损与共的关系。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中经纬天地的如椽之笔,当然在于它的精神动力作用和智力支撑作用,但又不仅限于此。乡村文化在所具有的综合功性功能,也是它在乡村振兴中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曾几何时,文化部门在呼吁重视乡村文化时还有一个口号,叫做“再穷不能穷脑袋”,或者是“要富口袋先要富脑袋”,强调文化的精神动力作用和智力保障作用。这种作用在今天乡村振兴中仍然十分重要,而且是摆在首位,但是,从这些提法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对文化作用的认识还是有些单一。

 

特别是当时讲的文化,主要是灌入式的,而不是现在是内生性与外部性相结合。对文化与乡村自然生态的关系,对文化要素成为生产要素、文化资源成为生产资源要,等等,还没有现在的认识。乡村文化新认识的形成,是因为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关系的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是因为乡村文化产业、旅游业获得发展,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乡村文化地位得到提升,更是因为“ 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图片

 

乡村文化如能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真自信者自带光芒,自带能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自信可以表现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性、立体性的精神支撑,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优质资源创造的产品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益的统一,自信的乡村文化可以在乡村振兴全局中得到多维度的响应、支持、参与。

 

历史上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与乡村的文化要求、审美理想的变化分不开,更与乡村的物质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变化分不开。这构成了一个个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构成了乡村精神谱系的重要价值。历史上的乡村文化,就是一代代农民在当地的天地山水之间、在农事劳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交往方式,以及种种风土人情和文学艺术。这种乡村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村民,并在与时推移中一次次重塑乡村生产生活。因此,乡村生产生活的各种演变都与文化息息相关,都打上了文化烙印。如同土地被撂荒,乡村文化也被撂荒,土地被复耕,乡村文化也被复耕。

 

图片

 

图片
 
 

今天对文化提出综合性要求,形成新形势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整体发展相融合的理想模型和动力系统,一方面是对文化作用认识的深化,一方面是对乡村振兴认识的深化。只有在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文化才能既把握自己的振兴目标,同时明确与其他振兴任务的关系,有所交织,有所配合、有所融合。五大振兴之间本是声气相通、彼此呼应的。而文化,更因其特殊功能,在乡村振兴中出纵入横。这是乡村文化新的变阵:

 
 
图片

 

 

图片

——对产业振兴的作用。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要发展现代乡村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乡村文化产业,在发挥“育民”、“乐民”作用的同时,还展现出“富民”功能,也就是说,文化不仅可以“富脑袋”,也可以“富口袋”。乡村旅游业也是这样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而迅猛,而且,越是在欠发达地区,作用越明显,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扶贫攻坚中一战成名。文化和旅游融合后,乡村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普遍被社会看好。

 

图片

 

新近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还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演变趋势等,规划先行、注重特色、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在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的今天,二者一起成为振兴乡村的抓手。《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

 

图片

 

对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最大的还不是文化和旅游自身,而是它们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在于催生新业态。尤其是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比如一些乡村出现的旅游民宿,游客到此,出现“吃光(特色饮食)、住光(民宿)、买光(当地农产品)”的“三光”现象,明显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即便是一些艺术家、设计师进入乡村,也懂得要参与当地产业发展。他们是带着情怀、带头艺术理想来的,但是,他们的共识是,必须把理想落实在乡村产业上,最终带动乡村发展。他们有的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先激活乡村艺术,再激活乡村产业;有的乡村创客说任何只讲情怀不讲效益的做法都是耍流氓,先把自己变成一个赚钱的企业,接着变成一个能让乡亲赚钱的企业。

 

图片

 

 

图片

——对人才振兴作用。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受到各方面重视,《乡村振兴促进法》专门提出:“鼓励培育乡村文化骨干力量,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本土人才是建设乡村文化的主体力量。自古以来,乡村文化靠的是本土人才的传承与创新。这方面人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也包括其他与乡土文化有关的人才,比如组织、经营人才,当地文化活动的牵头人或骨干,还有类似于经纪人的市场角色,等等,他们是乡村文化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乡土文化领袖。近年来,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注意发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文化和旅游部还评定了一批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其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是在从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文化和旅游业创业门槛低、产业链长等优势,给了他们施展身手的机会。

 

图片

 

除了本地农民,外部力量的积极介入乡村文化,也是自古以来的现象。这中间最突出的是回归乡贤。在当前的乡村文化发展中,参与者、建设者的主体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除了村民和乡贤,还包括新农人、设计师、艺术家,包括参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和参与乡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组织。乡村艺术发展需要积极的外部力量加入。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把眼光投向乡村,参与到艺术介入乡村。这种村落再生实践,是出于艺术的敏锐,也是出于对乡村艺术的向往,他们会真诚地向乡村艺术家和传承人学习,尊重生活在乡村里的居民,有想法会和他们商量,寻找最佳的艺术解决方案,小心翼翼地还原乡村应有的面貌,保护乡村艺术的生命力。事实证明,真正的艺术家、设计师凭借其职业敏感和专业素养,更能辨识当地的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并且把它们提炼和呈现出来,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发掘乡村艺术积淀,呈现乃至于重塑乡村艺术之美。

 

图片

 

乡村艺术的希望,在于解决好乡村的内源性力量与艺术界前沿力量的关系。用艺术拯救衰败的村落,在日本等国家已经有成功实验。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艺术界也表现出主动走向公共的积极变化,“艺术介入乡村”作为一种潮流方兴未艾,开放的乡村欢迎这种力量。

 

最重要的还是让农民参与,让农民动手,让农民成为创造主体的必由之路。乡村艺术是这里百姓世世代代的创造,是乡村的公共财富,公共文化服务理应承担起传承、弘扬的责任。要尽可能把传承乡村艺术列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创造性地把乡村艺术融入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比如有些地方尝试把传统表演艺术的音乐、动作融入广场舞,取得了积极效果。这种创新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图片

 

 

图片

——对生态振兴的作用。生态保护与乡村文化互为因果、互为手段、互为目的。青山绿水是乡村文化的摇篮。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青山绿水是乡村第一特征,也是乡愁的载体。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出发,人作为自然之子,与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在乡村文化上更加突出。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千百年来对生态的依附性更强,也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乡村文化打上了鲜明的烙印。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生态唇齿相依。而且,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总体上说都是绿色产业,在乡村如果发展产业,这两个产业应该是最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业态。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这种转换,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文化产业、乡村旅游来实现的。

 

图片

 

文旅以让生态更美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有的做乡村经营甚至说,我们不是在搞乡村开发,而进行持续的“生态研究”。这种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矫情,但可以看出他们是真诚地把生态当作文旅的资源与根本。在乡村建筑也注意到要与周边的自然生态相协调,与乡村应有的青山绿水、与大地田园相协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比如,一些做乡村民宿的,在建筑取材上尽可能取自当地,并且可再生、再利用,比如能回收原有建筑砖石、瓦片、木料、节能门窗。乡村闲置房屋是民宿设计建造的基础,尽可能因地制宜,依山就水,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来保持建筑的基本架构和村落环境,并考虑信仰文化、生活方式等人为因素保留传统技术的工艺性,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相融合,让当地工匠施展身手,促进工匠复兴。

 

图片

 

 

图片

——组织振兴。要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乡村的基层组织作用十分重要:

 

一是把握方向。要带头认识到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充分的文化自觉,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要把明确为党和政府责任的文化任务,特别是文化事业部分,要承担起来,比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农民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等。同时,从当地实际出发,促进本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或者是以文化和旅游为主打,或者是把文化和旅游的元素融入相关行业规划之中。

 

图片

 

二是做好协调。在发展乡村文化和旅游中,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合理摆布,牵动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合理处置,兼顾相关方的具体利益和当地文化发展的长远利益,既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

 

三是要善于管理。在推动当地文旅产业时,要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该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的要有担当,该交给市场要交给市场,不可越俎代庖。从当前乡村实际出发,既便是要交给市场的,基层组织也要多操心,多出谋划策,毕竟乡村的市场环境和各方的市场能力,与城市比有较大差距。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想办法把村民组织起来,增强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尊重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比如说,文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乡村旅游业也要量体裁衣,都不能急于求成。

 

图片

 

文化事业是民生事业,文化工程是民心工程,乡村组织把乡村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担起来,给农民群众带来文化上的实惠,就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文化工程也是富民工程,是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就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体现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要全方位发挥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加强:

 

 

图片

首先,增强理念。这是一个文化的时代,文化处处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乃至于一个乡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全社会更加关注文化发展、关注文化给时代、给人民大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也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更加自信于文化的作用,自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于构成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乡土文化。因此,应该在振兴乡村的具体工作中,强化文化的战略维度,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其次,掌握方法。乡村文化工作,除了文化振兴方面的任务,它在其他四个振兴方向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融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时提出的原则,实际上,这一原则也可以作为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全局的借鉴。如果能够融入,则能让文化振兴与其他几方面振兴相互赋能,相互强化。特别是在产业融合上,一个时期以来,创意经济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创意制胜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取得了突出的成功,也深化了全社会对于文化融合能力、融合方式、融合规律的认识,文化产业、旅游业都是黏合性强的产业,在打造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图片

 

图片

第三,形成机制。各地只要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来对待,乡村文化就能够自然发挥对各种振兴的促进作用,乡村文化有这个自信。只是期待在实践中,各地能把乡村文化的“全面发力”,由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也应主动作为。曾几何时,我们还在呼吁基层文化专干应该“专干”而不能“杂干”。如今,如果说基层文化专干基本上是成天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暇顾及文化本职工作,这种“杂干”当然是要避免的。但是,如果是推动文化融入其他方面的工作,把文化嫁接到其他工作的枝干上,这样的“杂干”应该是给予充分鼓励的。进一步说,这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份内的任务。

 

图片

 

 

自古以来中国美学的主流是生活美学。在乡村文化发展中,一代代乡里乡亲用融合的方法,把他们的文化融入在生产、生活、生态之中,创造出了独具风采的本土文化,成就了自己这方土地的天赋异禀。这就造了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也造就了农业部门所推动的“一村一品”《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则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应该也是从某个乡村走出来的人物吧,他的这番有关哲学理念的最高表达似乎在讲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渗入乡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实际上是受教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和乡村文化创造。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全局,将使得未来的乡村及乡土中国,经络贯通、气韵生动。

 

 

果能如此,那么历史将证明,我们正处在中国乡村发展的经典时刻。

下一篇为什么江浙一带能把乡村振兴做得风生水起?
上一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的通知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内部办公 | 联系方式
扫一扫关注我们
随时了解我们的动态
COPYRIGHT© tcc2017.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