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横空出世,金融业如何将其揽入怀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都开始加入元宇宙的研究和实践中。5月13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的《金融元宇宙研究白皮书》线上发布会上,与会嘉宾描绘出“金融元宇宙”的未来样貌。
白皮书认为,元宇宙新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创新方向。元宇宙的深度发展将可能重塑金融产业的模式和生态,而人依然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和服务主体。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将加快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形成新型金融产业机遇。
银行、保险业是科技应用的前沿领地,“金融元宇宙”将为其打开新版图。互联网顶层赢利智慧研究院院长马兆林表示,当金融和元宇宙相结合,传统金融也将突破“时”与“空”的场景束缚,在客户获得具有科技感、沉浸感、补偿感的体验时,金融也将在拓客、触点营销等业务上迎来新机遇。
“保险+元宇宙”:丰富营销手段、打造虚拟员工
据马兆林介绍,“保险+元宇宙”将从保障、调费、模拟、仿真、体验等方面创新应用场景,围绕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核心思想,并将保险场景植入。
“保险+元宇宙”能够拓展打通健康、养老、生活消费、金融四大生态圈,有望结合生命科学技术刷新寿险客户的价值主张,丰富保险营销的内容和手段,比如人身险公司可以销售基于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管理数据集成式的新型保险组合产品。
保险公司也能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重现应急避险等保险场景,为精准调节承保费率提供新技术手段支持。
马兆林认为,保险的本质是金融服务,需要在各个流程中保持稳定的服务水平。元宇宙中的虚拟员工就是及时的解决方案,能在话术智能、语言温度上更加接近真实员工,从而衍生出更多低成本、可复制的模范员工,对外可以有效改善客户关系。虚拟数字人还可以替代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师,能够以持续统一的形象完成内部培训课程,更能提升培训效率。
如今,银行网点业务办理的离柜率越来越高,“银行+元宇宙”可以从网点服务远程化、网点形式虚拟化等方面进行创新。
白皮书称,沉浸式的远程网点服务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客户可以佩戴手指捕捉设备、VR眼镜,通过手势动作进行无屏形式的自助业务办理。
马兆林表示,“金融元宇宙”在获客方面具有真实物理空间没有的优势,沉浸式、科技感的体验更符合千禧一代、Z世代等年轻群体客户的体验需求。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也可能成为客户引流的新入口,先增强对年轻客户的黏性,从而进一步转化为业务量。
元宇宙的场景融合将使得开放银行成为可能。开放银行无处不在,是将银行融入景点、餐厅、商超等场景,例如在景点旅游时,可以调用开放银行在公园的接口,佩戴VR眼镜通过无屏手势操作下单购买饮料,随后将由机器人或者微型无人机快速送达。除了手机外,智能眼镜、智能汽车也会成为金融服务的新入口。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认为,“金融元宇宙”的好处在于能够实现实时监管、穿透监管,元宇宙中的金融活动都将纳入监管范畴。
为了更好防范风险,赵永新建议,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行业自律和投资者教育,同时也要拓宽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颜阳对元宇宙在证券行业的创新提出设想,例如使用社交媒体的舆情进行股指预测,利用VR、AR技术突破壁垒升级投资系统、交易系统,打造第一人称、能够身临其境的会议系统和办公环境。
颜阳建议,金融行业拥抱元宇宙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将监管要求纳入元宇宙体系当中,不能“新瓶装旧酒”,而是围绕所在行业的刚需进行创新,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价值。
来源:上海证券报